androidstudio环境搭建步骤,androidstudio怎么配置环境
简介
Kanzi是一个跨平台的UI设计工具。其主要目的是使UI成为工作工具,提高UI设计效果,缩短UI开发时间。
Kanzi基于C和OpenGL/ES。任何支持OpenGL/ES的操作系统都可以移植开发kanzi。
Kanzi为所有平台使用统一的scons编译器工具。Scons是一个基于python的跨平台编译工具包。
介绍Android平台的开发环境。
Android 开发环境搭建
使用kanzi的安装包进行安装。安装结束时有一个选项。
如果您检查Kanzi构建环境设置。Kanzi android开发环境所需的第三方库(如sdk、ndk、python、scons、ant for Android)会自动连接互联网。如果网络下载太慢,也可以手动安装配置环境。
安装文件下有3rdPartySDKs.zip,解压到磁盘任意目录,配置步骤3。
2.安装完成后,将显示一条消息,提示您安装jdk。Kanzi开发Android需要JDK 1.8版本。最新的jdk可能有问题。请从上述目录下载并安装jdk1.8。
3.安装完成后,在windows 7中找到C:\ program data \ right ware \ kanzi 2 . 8 . 2 \ kanzi _ environment _ variables . bat,然后点击我按照下面的步骤操作。
@关闭回声
echosettingenvironmentvariablesforkanzibuildenvironment echo .
set python _ home=d:\ kanzi workspace _ 2 _ 8 _ 4 _ 258 \第三方sdks \ python 32
sets cons _ home=d:\ kanzi workspace _ 2 _ 8 _ 4 _ 258 \第三方sdks \ python 27 \ scripts
set Java _ home=c:\ program files \ Java \ JDK 1 . 8 . 0 _ 51
setant _ home=d:\ kanzi workspace _ 2 _ 8 _ 4 _ 258 \第三方SDK \ Apache-ant-1 . 9 . 5
set ndk _ path=d:\ kanzi workspace _ 2 _ 8 _ 4 _ 258 \第三方SDK \ Android-ndk-r9d
set Android _ SDK=d:\ kanzi workspace _ 2 _ 8 _ 4 _ 258 \第三方SDK \ Android-SDK-windows
setkanzi _ home=e:\ kanzi workspace _ 3 _ 2 _ 1 _ 293 _ 82448
SET PATH=% KANZI _ HOME % \ Utils% ANDROID _ SDK % \ tools% ANDROID _ SDK % \ platformtools% ANT _ HOME % \ wmdqyg% JAVA _ HOME % \ wmdqyg% SCONS _ HOME %% PYTHON _ HOME %%路径%
如果存在“% kanzi _ home %”CD/d“% kanzi _ home %”
*后省略。
在这里,我们看到kanzi设置环境变量的几个地方。确保一切正确,kanzi可以成功编译android。
4.编译项目
编译项目可以通过选择kanzi studio试用菜单下的命令来编译apk,也可以在命令行使用。
Scons编译命令。分别介绍两个。
打开kanzi studio,选择“新建项目”时,会显示c应用选项。如果选择此选项,将创建一个项目文件。
例如,新的hellokanzi项目
请注意,必须选择workspace下的一级子目录作为创建项目的目录。Workspace包含了kanzi平台引擎需要的库,所以kanzi项目会根据相对路径找到引擎。如果不这样做,它就不会编译。
新项目完成后,在file菜单下有一个导出构建包。
请注意,这是apk的一键编译,通过USB连接安卓手机,安装手机驱动。可以用豆荚装。Pod识别出电话安装正确。
连接手机后,选择构建android包,编译apk,安装apk手机,kanzi程序自动启动。
这个功能是为设计师设计的,方便测试真机的效果。
打开visual studio编译windows exe。
当您打开项目目录时,会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“文件”菜单下打开一个。打开kanzi studio项目目录,然后返回上一个目录。
有两个目录:Application和Tool_project。
目录,Tool_project目录是刚刚创建的设计器的项目目录,Application是为工程师创建的开发项目目录。进入应用目录,有WMDQYG、Configs、src三个目录,项目代码在SRC目录下。请注意,新项目文件。c,未来将创建cpp。h应该放在这个目录下,它会自动编译。wmdqyg目录是windows的visual studio项目的启动目录,下面有OpenGLES模拟库。如果需要运行windows的visual studio项目,必须先导出kzb,看图片。
Ctrl快捷键B导出kzb,默认会导出到wmdqyg目录。如果wmdqyg目录中没有kzb,运行visual studio项目会报错,表示找不到kzb。
让我们看一下configs目录。下面有平台,平台下面有android,win32,win32_vs2008。首先,win32
是visual studio 2010的开发环境,win32_vs2008是vs2008的开发环境,都是为windows提供的。当然,android开发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用visual studio的工程化来写代码,看看效果,因为kanzi的产品原型开发阶段是跨平台的。所以visual studio的效果和android上是一样的。重要的是Visual Studio可以方便代码编写和调试。有了视觉辅助,效率会大增。
android目录是eclipse的android项目文件,可以通过eclipse导入。导入后请添加E:\ Kanzi workspace _ 3 _ 2 _ 1 _ 293 _ 82448 \ Engine \ Configs \ Platforms \ android \ Kanzi _ Engine . jar,这个jar包,这个jar包包含Android平台的KanziActivity.java、KanziView.java、Kanziresourcefile.java、Kanzinativelibrary.java。客户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到bruce.wuu@rightware.com获得这些java文件的源文件。
Eclipse需要首先设置adt。最好用kanzi workspace下的android sdk。
编译apk
可以使用kanzi studio中的build android包或者kanzi提供的scons工具进行编译。注意,因为kanzi的引擎是用C写的,kanzi sdk的api也是用C,所以android上的kanzi开发需要用C和java,所以编译其实分两个阶段。用过安卓ndk的应该对JNI有所了解。
Kanzi android平台由scons编译。第一阶段,利用ndk的gcc工具编译动态库,包含kanzi引擎的静态库和用户编写的C代码。第二阶段,用ant编译android java代码,将第一阶段的动态库打包成apk。
在命令行编译。
打开文件菜单下的kanzi命令提示符,打开命令行,进入application \ configs \ platforms \ Android目录。
e:\ kanzi workspace _ 3 _ 2 _ 1 _ 293 _ 82448 \ projects \ test \ application \ configs \ platforms \ Android然后用scons es2发行版hellokanzi编译apk。
Es2是编译opengles 2.0版本,在linux pc下可能是GL21,release是编译发布版本,如果是调试版本就是调试。hellokanzi是项目的名称,这是kanzi studio最初创建的项目的名称。您也可以直接输入scons来编译apk的默认es2发布版本。
前面我们提到过,kanzi的android项目只由java端的用户开发。apk也可以在eclipse下编译,但前提是libkanzi.so已经被scons编译过。如果不再修改C代码,只修改java代码,那么就可以用eclipse编译了。但是用eclipse编译的apk默认启动速度会比用scons编译的apk慢是有原因的。
如果你打开kanzi的android项目下的build.xml,你会发现一行no compression extension= kzb /
这意味着在用ant编译apk的过程中,不要压缩kzb资源。kzb资源将被复制到资产目录中。
如果资源被压缩,它将在启动时被解压缩。eclipse编译默认不可修改,kzb会被压缩。原因请参考本帖。
牛仔1988 . blog . 163 . com/blog/static/7510579835
所以建议用scons编译。
编译后,可以使用adb设备和adb install从命令行安装apk。
好了,kanzi的android开发环境到此为止。如果你有任何问题,请留言。
郑重声明:本文由网友发布,不代表盛行IT的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请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