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ding(沙丁鱼)

 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Shading(沙丁鱼)的详细内容,包含有沙丁胺醇的作用与功效 沙丁鱼 沙丁胺醇气雾剂 沙丁 Shading,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Shading。

  ​ShardingSphere是一款起源于当当网内部的应用框架,2015年在当当网内部诞生,2016年由主要开发人员张亮带入京东数科,在国内经历了当当网、电信翼支付、京东数科等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考验,在2017年开源。

  并逐渐由原本只关注于关系型数据库增强工具的ShardingJDBC升级成为一整套以数据分片为基础的数据生态圈,更名为ShardingSphere;在2020年4月,成为Apache软件基金会顶级项目

  Apache ShardingSphere 产品定位为 Database Plus,旨在构建多模数据库上层的标准和生态。 它关注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数据库的计算和存储能力,而并非实现一个全新的数据库。ShardingSphere 站在数据库的上层视角,关注他们之间的协作多于数据库自身。

  连接、增量 和 可插拔 是 Apache ShardingSphere` 的核心概念。

  
连接:通过对数据库协议、SQL 方言以及数据库存储的灵活适配,快速的连接应用与多模式的异构数据库;

  
增量:获取数据库的访问流量,并提供流量重定向(数据分片、读写分离、影子库)、流量变形(数据加密、数据脱敏)、流量鉴权(安全、审计、权限)、流量治理(熔断、限流)以及流量分析(服务质量分析、可观察性)等透明化增量功能;

  
可插拔:项目采用微内核 + 三层可插拔模型,使内核、功能组件以及生态对接完全能够灵活的方式进行插拔式扩展,开发者能够像使用积木一样定制属于自己的独特系统。

  
 

  Apache ShardingSphere 由 JDBC、Proxy 和 Sidecar(规划中)这 3 款既能够独立部署,又支持混合部署配合使用的产品组成。 它们均提供标准化的基于数据库作为存储节点的增量功能,可适用于如 Java 同构、异构语言、云原生等各种多样化的应用场景。

  关系型数据库当今依然占有巨大市场份额,是企业核心系统的基石,未来也难于撼动,我们更加注重在原有基础上提供增量,而非颠覆。

  ShardingSphere-JDBC

  定位为轻量级 Java 框架,在 Java 的 JDBC 层提供的额外服务。 它使用客户端直连数据库,以 jar 包形式提供服务,无需额外部署和依赖,可理解为增强版的 JDBC 驱动,完全兼容 JDBC 和各种 ORM 框架。

  
适用于任何基于 JDBC 的 ORM 框架,如:JPA, Hibernate, Mybatis, Spring JDBC Template 或直接使用 JDBC;

  
支持任意实现 JDBC 规范的数据库,目前支持 MySQL,PostgreSQL,Oracle,SQLServer 以及任何可使用 JDBC 访问的数据库。

  
 

  ShardingSphere-Proxy

  ShardingSphere-Proxy 是 Apache ShardingSphere 的第二个产品。 它定位为透明化的数据库代理端,提供封装了数据库二进制协议的服务端版本,用于完成对异构语言的支持。 目前提供 MySQL 和 PostgreSQL(兼容 openGauss 等基于 PostgreSQL 的数据库)版本,它可以使用任何兼容 MySQL/PostgreSQL 协议的访问客户端(如:MySQL Command Client, MySQL Workbench, Navicat 等)操作数据,对 DBA 更加友好。

  
ShardingSphere-Proxy 的优势在于对异构语言的支持,以及为 DBA 提供可操作入口。

  ShadingJDBC使用

  ① 分片

  一般我们在提到分库分表的时候,大多是以水平切分模式(水平分库、分表)为基础来说的,数据分片将原本一张数据量较大的表 t_order 拆分生成数个表结构完全一致的小数据量表 t_order_0、t_order_1、···、t_order_n,每张表只存储原大表中的一部分数据,当执行一条SQL时会通过 分库策略、分片策略 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数据库、表内。

  ② 数据节点

  数据节点是分库分表中一个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(表),它由数据源名称和数据表组成,例如上图中 order_db_1.t_order_0、order_db_2.t_order_1 就表示一个数据节点。

  ③ 逻辑表

  逻辑表是指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和数据结构表的总称。比如我们将订单表t_order 拆分成 t_order_0 ··· t_order_9 等 10张表。此时我们会发现分库分表以后数据库中已不在有 t_order 这张表,取而代之的是 t_order_n,但我们在代码中写 SQL 依然按 t_order 来写。此时 t_order 就是这些拆分表的逻辑表。

  ④ 真实表

  真实表也就是上边提到的 t_order_n 数据库中真实存在的物理表。

  ⑤ 分片键

  用于分片的数据库字段。我们将 t_order 表分片以后,当执行一条SQL时,通过对字段 order_id 取模的方式来决定,这条数据该在哪个数据库中的哪个表中执行,此时 order_id 字段就是 t_order 表的分片健。

  ⑥ 分片算法

  上边我们提到可以用分片健取模的规则分片,但这只是比较简单的一种,在实际开发中我们还希望用 =、 =、 、 、BETWEEN 和 IN 等条件作为分片规则,自定义分片逻辑,这时就需要用到分片策略与分片算法。

  从执行 SQL 的角度来看,分库分表可以看作是一种路由机制,把 SQL 语句路由到我们期望的数据库或数据表中并获取数据,分片算法可以理解成一种路由规则。

  咱们先捋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,分片策略只是抽象出的概念,它是由分片算法和分片健组合而成,分片算法做具体的数据分片逻辑。

  分库、分表的分片策略配置是相对独立的,可以各自使用不同的策略与算法,每种策略中可以是多个分片算法的组合,每个分片算法可以对多个分片健做逻辑判断。

  分片算法和分片策略的关系

  sharding-jdbc 提供了4种分片算法:

  

 

 

  1:精确分片算法

  精确分片算法(PreciseShardingAlgorithm)用于单个字段作为分片键,SQL中有 = 与 IN 等条件的分片,需要在标准分片策略(StandardShardingStrategy )下使用。

  2:范围分片算法

  范围分片算法(RangeShardingAlgorithm)用于单个字段作为分片键,SQL中有 BETWEEN AND、 、 、 =、 = 等条件的分片,需要在标准分片策略(StandardShardingStrategy )下使用。

  3:复合分片算法

  复合分片算法(ComplexKeysShardingAlgorithm)用于多个字段作为分片键的分片操作,同时获取到多个分片健的值,根据多个字段处理业务逻辑。需要在复合分片策略(ComplexShardingStrategy )下使用。

  4:Hint分片算法

  Hint分片算法(HintShardingAlgorithm)稍有不同,上边的算法中我们都是解析SQL 语句提取分片键,并设置分片策略进行分片。但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使用任何的分片键和分片策略,可还想将 SQL 路由到目标数据库和表,就需要通过手动干预指定SQL的目标数据库和表信息,这也叫强制路由。

  

 

  注意:sharding-jdbc 并没有直接提供分片算法的实现,需要开发者根据业务自行实现。

  ⑦ 分片策略

  上边讲分片算法的时候已经说过,分片策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,实际分片操作的是由分片算法和分片健来完成的。

  

 

 

  1:标准分片策略

  标准分片策略适用于单分片键,此策略支持 PreciseShardingAlgorithm 和 RangeShardingAlgorithm 两个分片算法。

  其中 PreciseShardingAlgorithm 是必选的,用于处理 = 和 IN 的分片。RangeShardingAlgorithm 是可选的,用于处理BETWEEN AND, , , =, = 条件分片,如果不配置RangeShardingAlgorithm,SQL中的条件等将按照全库路由处理。

  2:复合分片策略

  复合分片策略,同样支持对 SQL语句中的 =, , , =, =,IN和 BETWEEN AND 的分片操作。不同的是它支持多分片键,具体分配片细节完全由应用开发者实现。

  3:行表达式分片策略 inline

  行表达式分片策略,支持对 SQL语句中的 = 和 IN 的分片操作,但只支持单分片键。这种策略通常用于简单的分片,不需要自定义分片算法,可以直接在配置文件中接着写规则。

  t_order_$- {t_order_id % 4} 代表 t_order 对其字段 t_order_id取模,拆分成4张表,而表名分别是t_order_0 到 t_order_3。

  4:Hint分片策略

  Hint分片策略,对应上边的Hint分片算法,通过指定分片健而非从 SQL中提取分片健的方式进行分片的策略。

  

 

  ⑧ 分布式主键

  数据分⽚后,不同数据节点⽣成全局唯⼀主键是⾮常棘⼿的问题,同⼀个逻辑表(t_order)内的不同真实表(t_order_n)之间的⾃增键由于⽆法互相感知而产⽣重复主键。

  尽管可通过设置⾃增主键 初始值 和 步⻓ 的⽅式避免ID碰撞,但这样会使维护成本加大,乏完整性和可扩展性。如果后去需要增加分片表的数量,要逐一修改分片表的步长,运维成本非常高,所以不建议这种方式。

  实现分布式主键⽣成器的方式很多,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9种分布式ID生成方式。

  为了让上手更加简单,ApacheShardingSphere 内置了UUID、SNOWFLAKE 两种分布式主键⽣成器,默认使⽤雪花算法(snowflake)⽣成64bit的⻓整型数据。不仅如此它还抽离出分布式主键⽣成器的接口,⽅便我们实现⾃定义的⾃增主键⽣成算法。

  ⑨ 广播表

  广播表:存在于所有的分片数据源中的表,表结构和表中的数据在每个数据库中均完全一致。一般是为字典表或者配置表 t_config,某个表一旦被配置为广播表,只要修改某个数据库的广播表,所有数据源中广播表的数据都会跟着同步。

  ⑩ 绑定表

  绑定表:那些分片规则一致的主表和子表。比如:t_order 订单表和 t_order_item 订单服务项目表,都是按 order_id 字段分片,因此两张表互为绑定表关系。

  那绑定表存在的意义是啥呢?

  通常在我们的业务中都会使用 t_order 和 t_order_item 等表进行多表联合查询,但由于分库分表以后这些表被拆分成N多个子表。如果不配置绑定表关系,会出现笛卡尔积关联查询,将产生如下四条SQL。

  

 

 

  SELECT * FROM t_order_0 o JOIN t_order_item_0 i ON o.order_id=i.order_id

  SELECT * FROM t_order_0 o JOIN t_order_item_1 i ON o.order_id=i.order_id

  SELECT * FROM t_order_1 o JOIN t_order_item_0 i ON o.order_id=i.order_id

  SELECT * FROM t_order_1 o JOIN t_order_item_1 i ON o.order_id=i.order_id

  

 

  笛卡尔积查询

  而配置绑定表关系后再进行关联查询时,只要对应表分片规则一致产生的数据就会落到同一个库中,那么只需 t_order_0 和 t_order_item_0 表关联即可。

  

 

 

  SELECT * FROM t_order_0 o JOIN t_order_item_0 i ON o.order_id=i.order_id

  SELECT * FROM t_order_1 o JOIN t_order_item_1 i ON o.order_id=i.order_id

  

 

  绑定表关系

  

 

 

  注意:在关联查询时 t_order 它作为整个联合查询的主表。所有相关的路由计算都只使用主表的策略,t_order_item 表的分片相关的计算也会使用 t_order 的条件,所以要保证绑定表之间的分片键要完全相同。

  

 

  案例准备

  我们基于MyBatisPlus+ShadingJDBC实现数据库分片、读写分离功能,准备了工程shading-jdbc,该工程是一个SpringBoot+MyBatisPlus实现了MySQL增加和查询的案例,我们要将ShadingJDBC集成进来,将它改造成具备分表分库、读写分离的案例。

  准备数据库 sd1、sd2,在每个数据库中创建表,

  表结构说明: goods 用于数据库分片。goods_0, goods_1用于表分片

  创建脚本如下:

  

 

 

  -- 数据库sd1

  CREATE database `sd1`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;

  CREATE TABLE sd1.`goods` (

   `id` bigint(20) NOT NULL,

   `goods_name` varchar(100) DEFAULT NULL,

   `type` bigint(20) DEFAULT NULL,

   PRIMARY KEY (`id`)

  ) ENGINE=InnoDB DEFAULT CHARSET=utf8;

  create table sd1.`goods_0` as select * from sd1.`goods` where 1=2;

  create table sd1.`goods_1` as select * from sd1.`goods` where 1=2;

  -- 数据库sd2

  CREATE database `sd2`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;

  create table sd2.`goods` as select * from sd1.`goods` where 1=2;

  create table sd2.`goods_0` as select * from sd1.`goods` where 1=2;

  create table sd2.`goods_1` as select * from sd1.`goods` where 1=2;

  

 

  案例说明:

  上面创建的表,虽然是goods_0和goods_1,但案例中Pojo用到了逻辑表,如下:

  

 

 

  @Data

  @TableName(value = "goods") //这里用的是逻辑表

  public class Goods {

   @TableId(value = "id",type = IdType.INPUT)

   private Long id;

   @TableField(value = "goods_name")

   private String goodsName;

   @TableField(value = "type")

   private Long type;

  

 

  处理上面之外,案例提供了三个方法:

  

 

 

  package com.execise.controller;

  import com.execise.domain.Goods;

  import com.execise.service.GoodsService;

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beans.factory.annotation.Autowired;

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Controller;

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GetMapping;

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PathVariable;

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RequestMapping;

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RestController;

  import java.util.List;

  @RestController

  @Controller

  @RequestMapping("/goods")

  public class GoodsController {

   @Autowired

   private GoodsService goodsService;

   @GetMapping

   public List Goods list(){

   return goodsService.list();

   //@GetMapping("/{id}")

   public Goods getOne(@PathVariable int id){

   return goodsService.getById(id);

   @GetMapping("/add/{goodsName}/{type}")

   public String add(@PathVariable String goodsName, @PathVariable int type){

   Goods goods = new Goods();

   goods.setGoodsName(goodsName);

   goods.setType(type);

   goodsService.save(goods);

   return "添加成功!";

  

 

  我们使用ShadingJDBC实现数据分片,将一部分数据添加到sd1一部分数据添加到sd2中,一部分数据添加到goods_0中,一部分数据添加到goods_1中。

  我们先实现将一部分数据添加到sd1中,一部分数据添加到sd2中,这种操作就是分库操作,分库操作可以减少每个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,当数据少了,查询的时候,单台数据库查找的数据量就减少了,从而加速了每台数据库查找速度。

  分库策略

  分库策略如上图:

  

 

 

  #求余算法

  添加数据的时候,我们由于只有2台数据库,我们可以根据某个字段 column%2 求余,来确定数据存入哪个数据库,这种算法是很常规的算法。

  #案例求余

  在案例中,我们可以把type作为求余的column,用type%2的余数作为数据库的下标,这种算法是非常简单的。

  

 

  分库配置

  修改application.yml,配置分库策略,配置如下:

  

 

 

  spring:

   shardingsphere:

   # 数据源配置

   datasource:

   # 名称随意,但必须唯一

   names: ds1,ds2

   # 这里的名称需要在datasource.names中存在

   ds1:

   # jdbc需要配置连接池

   type: 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

   driver-class-name: com.mysql.cj.jdbc.Driver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root

   url: jdbc:mysql://localhost:3306/sd1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ds2:

   type: 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

   driver-class-name: com.mysql.cj.jdbc.Driver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root

   url: jdbc:mysql://localhost:3306/sd2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# 分片配置

   sharding:

   # 需要分片的表配置

   tables:

   # 需要分片的表名,逻辑名,随意

   goods:

   # 数据节点配置ds${}组成上面names中的数据源名称, 1..2代表 1到2之间的数值

   # 数据库中表的语法:schema.表名 = database.表名

   actualDataNodes: ds${1..2}.goods

   # 分库策略

   databaseStrategy:

   # 使用inline分片算法

   inline:

   # 分片键 为表中某个字段

   shardingColumn: type

   # 具体分片时的表达式

   algorithmExpression: ds${type % 2 + 1}

   props:

   # 是否打印sql

   sql.show: true

  logging:

   pattern:

   console: %d{HH:mm:ss} %msg %n\

   level:

   root: info

   com:

   execise: debug

  

 

  基于上面的案例,我们再实现分表操作,一部分数据存入goods_0,一部分数据存入goods_1。

  分表策略

  如上图:

  

 

 

  #分表策略

  我们需要将数据存入到goods_0或者goods_1中,也可以采用求余法,采用id作为求余的列, id%2的余数作为数据库表的下标。

  

 

  分表配置

  修改application.yml,配置分表策略,配置如下:

  

 

 

  spring:

   main:

   allow-bean-definition-overriding: true

   shardingsphere:

   datasource:

   names: ds1,ds2

   ds1:

   type: 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

   driver-class-name: com.mysql.cj.jdbc.Driver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root

   url: jdbc:mysql://localhost:3306/sd1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ds2:

   type: 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

   driver-class-name: com.mysql.cj.jdbc.Driver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root

   url: jdbc:mysql://localhost:3306/sd2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sharding:

   tables:

   goods:

   actualDataNodes: ds${1..2}.goods_${0..1}

   databaseStrategy:

   inline:

   shardingColumn: type

   algorithmExpression: ds${type % 2 + 1}

   # 表分片策略

   tableStrategy:

   inline:

   shardingColumn: id

   algorithmExpression: goods_${id % 2}

   keyGenerator:

   type: SNOWFLAKE

   column: id

   props:

   sql.show: true

  logging:

   pattern:

   console: %d{HH:mm:ss} %msg %n\

   level:

   root: info

   com:

   execise: debug

  

 

  配置参数说明

  上面我们完成了分表分库的配置,但很多配置并未说明是什么意思,参数详情如下:

  

 

 

  dataSources: # 省略数据源配置,请参考使用手册

  rules:

  - !SHARDING

   tables: # 数据分片规则配置

   logic-table-name (+): # 逻辑表名称

   actualDataNodes (?): # 由数据源名 + 表名组成(参考Inline语法规则)

   databaseStrategy (?): # 分库策略,缺省表示使用默认分库策略,以下的分片策略只能选其一

   standard: # 用于单分片键的标准分片场景

   shardingColumn: # 分片列名称

   shardingAlgorithmName: # 分片算法名称

   complex: # 用于多分片键的复合分片场景

   shardingColumns: #分片列名称,多个列以逗号分隔

   shardingAlgorithmName: # 分片算法名称

   hint: # Hint 分片策略

   shardingAlgorithmName: # 分片算法名称

   none: # 不分片

   tableStrategy: # 分表策略,同分库策略

   keyGenerateStrategy: # 分布式序列策略

   column: # 自增列名称,缺省表示不使用自增主键生成器

   keyGeneratorName: # 分布式序列算法名称

   autoTables: # 自动分片表规则配置

   t_order_auto: # 逻辑表名称

   actualDataSources (?): # 数据源名称

   shardingStrategy: # 切分策略

   standard: # 用于单分片键的标准分片场景

   shardingColumn: # 分片列名称

   shardingAlgorithmName: # 自动分片算法名称

   bindingTables (+): # 绑定表规则列表

   - logic_table_name_1, logic_table_name_2, ...

   - logic_table_name_1, logic_table_name_2, ...

   broadcastTables (+): # 广播表规则列表

   - table-name

   - table-name

   defaultDatabaseStrategy: # 默认数据库分片策略

   defaultTableStrategy: # 默认表分片策略

   defaultKeyGenerateStrategy: # 默认的分布式序列策略

   defaultShardingColumn: # 默认分片列名称

   # 分片算法配置

   shardingAlgorithms:

   sharding-algorithm-name (+): # 分片算法名称

   type: # 分片算法类型

   props: # 分片算法属性配置

   # ...

   # 分布式序列算法配置

   keyGenerators:

   key-generate-algorithm-name (+): # 分布式序列算法名称

   type: # 分布式序列算法类型

   props: # 分布式序列算法属性配置

   # ...

  props:

   # ...

  

 

  ShardingProxy 使用

  下载与安装

  访问 https://shardingsphere.apache.org/document/current/en/downloads/ 下载

  也可获取历史版本的下载

  https://archive.apache.org/dist/shardingsphere/

  解压缩后修改conf/server.yaml和以config-前缀开头的文件,如:conf/config-xxx.yaml文件,进行分片规则、读写分离规则配置。

  需要修改server.yaml后方可启动。把authentication这块原来的注释符(#)都删除即可

  
 

  Linux操作系统请运行bin/start.sh,Windows操作系统请运行bin/start.bat启动Sharding-Proxy。如需配置启动端口、配置文件位置后进行启动

  分库案例

  修改配置文件config-sharding.yaml如下

  

 

 

  schemaName: sharding_db

  dataSources:

   sp_1:

   url: jdbc:mysql://127.0.0.1:3306/sd1?serverTimezone=UTC useSSL=false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root

  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: 30000

   idleTimeoutMilliseconds: 60000

   maxLifetimeMilliseconds: 1800000

   maxPoolSize: 10

   sp_2:

   url: jdbc:mysql://127.0.0.1:3306/sd2?serverTimezone=UTC useSSL=false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root

  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: 30000

   idleTimeoutMilliseconds: 60000

   maxLifetimeMilliseconds: 1800000

   maxPoolSize: 10

  shardingRule:

   tables:

   student:

   actualDataNodes: sp_${1..2}.student_${0..1}

   tableStrategy:

   inline:

   shardingColumn: id

   algorithmExpression: student_${id % 2}

   databaseStrategy:

   inline:

   shardingColumn: grade

   algorithmExpression: sp_${grade % 2 + 1}

   keyGenerator:

   type: SNOWFLAKE

   column: id

   bindingTables:

   - student

  

 

  分表案例

  修改配置文件config-sharding.yaml如下

  

 

 

  schemaName: sharding_db

  dataSources:

   master: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123456

   url: jdbc:mysql://192.168.136.160:3307/masterdb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: 30000

   idleTimeoutMilliseconds: 60000

   maxLifetimeMilliseconds: 1800000

   maxPoolSize: 10

   slave1: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123456

   url: jdbc:mysql://192.168.136.160:3308/masterdb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: 30000

   idleTimeoutMilliseconds: 60000

   maxLifetimeMilliseconds: 1800000

   maxPoolSize: 10

   slave2:

   username: root

   password: 123456

   url: jdbc:mysql://192.168.136.160:3309/masterdb?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 characterEncoding=utf8 autoReconnect=true zeroDateTimeBehavior=convertToNull useSSL=false

  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: 30000

   idleTimeoutMilliseconds: 60000

   maxLifetimeMilliseconds: 1800000

   maxPoolSize: 10

  shardingRule:

   tables:

   goods:

   actualDataNodes: ds_ms1.goods_${0..1}

   tableStrategy:

   inline:

   shardingColumn: id

   algorithmExpression: goods_${id%2}

   keyGenerator:

   type: SNOWFLAKE

   column: id

   bindingTables:

   - goods

   masterSlaveRules:

   ds_ms1:

   loadBalanceAlgorithmType: round_robin

   masterDataSourceName: master

   slaveDataSourceNames:

   - slave1

   - slave2

  

 

  MySQL主从复制

  ① 创建master容器

  
log-bin = mysql-bin #开启mysql的binlog日志功能

  sync_binlog = 1 #控制数据库的binlog刷到磁盘上去 , 0 不控制,性能最好,1每次事物提交都会刷到日志文件中,性能最差,最安全

  binlog_format = mixed #binlog日志格式,mysql默认采用statement,建议使用mixed

  expire_logs_days = 7 #binlog过期清理时间

  max_binlog_size = 100m #binlog每个日志文件大小

  binlog_cache_size = 4m #binlog缓存大小

  max_binlog_cache_size= 512m #最大binlog缓存大

  binlog-ignore-db=mysql #不生成日志文件的数据库,多个忽略数据库可以用逗号拼接,或者 复制这句话,写多行

  auto-increment-offset = 1 # 自增值的偏移量

  auto-increment-increment = 1 # 自增值的自增量

  slave-skip-errors = all #跳过从库错误

  

 

 

  
# 创建master数据库

  docker run --name mysql-master -p 3307:3306 -e MYSQL_ROOT_PASSWORD=123456 \

  -v /data/mysql/master/conf/mysqld.cnf:/etc/mysql/mysql.conf.d/mysqld.cnf \

  -v /data/mysql/master/data:/var/lib/mysql \

  -d mysql:5.7

  

 

 

  
docker run --name mysql-slave1 -p 3308:3306 -e MYSQL_ROOT_PASSWORD=123456 \

  -v /data/mysql/slave1/conf/mysqld.cnf:/etc/mysql/mysql.conf.d/mysqld.cnf \

  -v /data/mysql/slave1/data:/var/lib/mysql \

  -d mysql:5.7

  docker run --name mysql-slave2 -p 3309:3306 -e MYSQL_ROOT_PASSWORD=123456 \

  -v /data/mysql/slave2/conf/mysqld.cnf:/etc/mysql/mysql.conf.d/mysqld.cnf \

  -v /data/mysql/slave2/data:/var/lib/mysql \

  -d mysql:5.7

  

 

 

  
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*.* to repl_user@% identified by repl_passwd;

  FLUSH PRIVILEGES;

  

 

 

  
 

  ⑤ 从库配置

  

 

 

  # 进入从库容器

  docker exec -it mysql-slave bash

  # 连接从库

  mysql -uroot -p123456

  CHANGE MASTER TO

  MASTER_HOST = 192.168.136.160,

  MASTER_USER = repl_user,

  MASTER_PASSWORD = repl_passwd,

  MASTER_PORT = 3307,

  MASTER_LOG_FILE=mysql-bin.000003,

  MASTER_LOG_POS=858,

  MASTER_RETRY_COUNT = 60,

  MASTER_HEARTBEAT_PERIOD = 10000;

  start slave;

  
# MASTER_LOG_FILE=mysql-bin.000005,#与主库File 保持一致

  # MASTER_LOG_POS=120 , #与主库Position 保持一致

  show slave status\G

  

 

  以上就是Shading(沙丁鱼)的详细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 Shading的内容,请持续关注盛行IT软件开发工作室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由网友发布,不代表盛行IT的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请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