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ringboot集成kettle实现对接oracle数据()

 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springboot集成kettle实现对接oracle数据()的详细内容,包含有 springboot集成kettle实现对接oracle数据,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springboot集成kettle实现对接oracle数据。

  简单记录一下springboot引用kettle对接数据

  第一步(这一步讲述了下载kettle、创建数据库连接、转换等,如果这一步会的可以略过,直接看第二步)

  先从kettle官网下载kettle,官网地址:https://sourceforge.net/projects/pentaho/

  进入官网后点击files,选择需要的版本进行下载

  

  

  下载完成后是一个压缩包,免安装的,选择一个路径,将压缩包解压,解压后进入到data-integration目录,该目录下有一个Spoon.bat文件,双击即可运行

  

  

  打开后界面是这样的

  

  

  然后选择依次点击文件- 新建- 转换就可以编辑对接数据的逻辑了

  

  

  在编辑对接程序之前,是需要先设置一下数据库信息的,在这里说明一下,新解压的kettle没有oracle的驱动,需要手动的下载一个ojdbc的jar包放到\data-integration\lib目录下,否则测试连接的时候会报错(以oracle的为例,如果是其他数据库请忽略这一步,直接看下边)

  放好以后,需要关掉kettle重启一下才行,我这里放的是ojdbc7,至于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我还没有测试,不知道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,如果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,就下载一个相对应的驱动,放到data-integration\lib目录下就行

  接下来就是在新建的转换当中选择工具- 向导- 创建数据库连接向导(这一步可以将要读取的数据库和要写入的数据库都配置好,这样在编写对接逻辑的时候就不用在返回来重做这一步了)

  

  

  根据向导,选择要读取的数据库或者写入的数据库类型,给连接起个名字,点击next

  

  

  然后是配置数据库信息,服务器主机名称就是ip地址,tcp/ip端口就是数据库的端口,例如oracle的就是1521,数据库名称就是数据库的连接符,例如oracle的orcl,填好后继续点击next

  

  

  然后会出现让选择数据表空间和索引表空间的步骤,这一步可以选择不填,继续点击next,就到了最后一步,在这里填入数据库的账号密码,点击测试数据库连接

  如果创建好数据库连接,想要全局使用的话,还得有一步设置,如果不设置的话,每新建一个转换,就得重复的创建数据库连接

  创建好数据库连接后依次点击左侧窗口的主对象树- 转换- test(新创建的转换)- DB连接,然后右键创建好的数据库连接,点击共享即可

  

  

  编辑好数据库后,接下来就是编辑对接逻辑了,这里就先简单的写个步骤,复杂的需要自己慢慢体会

  首先在窗口的左侧核心对象下,从输入标签中找到表输入,双击或者拖拽都行,拖拽的话是往右侧转换里拖拽,这个表输入就是要读取的数据,然后关闭输入标签,或者向下滑动,找到输出标签,从输出标签中找到插入/更新,同样以双击或拖拽的方式加入到转换里,这个是要写入的数据,然后按住shift键,先点击表输入,再点击插入/更新,这样这个节点就创建好了

  

  创建好节点连接后,就需要编辑表输入和插入/更新了,表输入就是要读取的数据,插入/更新就是要写入的数据,双击表输入

  

  双击更新/插入

  

  当这两个编辑好后,保存一下,就会生成一个ktr文件。

  至此,在可视化界面中创建ktr文件的步骤就完成了

  第二步,将生成的ktr文件集成到springboot里面

 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,相关依赖一定要引用全了,不然运行时会出现很多异常,我就是这样,公司同时给的代码,在他那里可以运行,到我这里以后就各种异常往外报,耗费一天的时间,终于可以进行数据对接了,下面记录一下需要引入的依赖

  

 !--kettle相关依赖-- 

 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pentaho-kettle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kettle-core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9.0.0.3-582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pentaho-kettle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kettle-engine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9.0.0.3-582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pentaho-kettle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kettle-dbdialog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9.0.0.3-582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!--以上三个是最主要的依赖,相关jar包可以从kettle官网下载的下来的工具里面找,
具体路径是:\kettle\data-integration\lib\下面,版本就对应上下载的工具版本就行,
下面的是其他一些相关引用
--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com.google.guava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guava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29.0-jre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pentaho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metastore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9.1.0.6-517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org.apache.commons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commons-vfs2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2.9.0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org.apache.commons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commons-lang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2.6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commons-io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commons-io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2.5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dependency

   groupId commons-codec /groupId

   artifactId commons-codec /artifactId

   version 1.9 /version

   /dependency

   !--kettle相关依赖--

 

  至于对接的代码就比较简单了,网上到处都有,这里我也记录一下吧

  

 try {

 

   //初始化kettle
//如果初始化失败,当加载完ktr文件后,会报database type with plugin id [Oracle] couldnt be found!

   KettleEnvironment.init();

   } catch (KettleException e1) {

   e1.printStackTrace();

   }try {

   //加载kettle的ktr文件

   String url=this.getClass().getClassLoader().getResource("test.ktr").getPath();

   System.out.println("########################"+url);

   TransMeta transMeta = new TransMeta(url);

   transMeta.setLogLevel(LogLevel.DEBUG);

   Trans trans = new Trans(transMeta);

   trans.prepareExecution(null);

   trans.startThreads();

   trans.waitUntilFinished();

   } catch (Exception e) {

   // TODO: handle exception

   e.printStackTrace();

   }

 

  总结:其实kettle集成到springboot里面没有多少代码,这个功能最主要的还是ktr文件的编写,只要ktr编写好了,放到指定文件夹下,写个定时任务就完事了,如果以上内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,还望各路大神指出,我加以修正

  以上就是springboot集成kettle实现对接oracle数据()的详细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 springboot集成kettle实现对接oracle数据的内容,请持续关注盛行IT软件开发工作室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由网友发布,不代表盛行IT的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请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