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读文件的方法,python对文件的读操作方法有哪些

  python读文件的方法,python对文件的读操作方法有哪些

  00-1010

I/O操作概述

  文件读写的实现原理和操作步骤

  打开文件模式

  Python文件操作步骤示例

  Python文件读取相关方法

  文件读写和字符编码

  00-1010I/O指计算机中的输入/输出,即Stream的输入输出。这里的输入和输出是相对于内存的。输入流是指从外部(磁盘、网络)流入内存的数据,输出流是指从内存流出到外部(磁盘、网络)的数据。当程序运行时,数据驻留在内存中,并由CPU执行,CPU是一个超快速的计算核心。在涉及数据交换的地方(通常是磁盘和网络操作),需要IO接口。

  那么这个IO接口是由谁提供呢?高级编程语言中的IO操作是如何实现的呢?

  操作系统是一个通用的软件程序,其通用目的如下:

  硬件驱动程序

  进程管理

  内存管理

  网络管理

  安全管理

  输入输出管理

  ; white-space: normal; background-color: rgb(255, 255, 255);">操作系统屏蔽了底层硬件,向上提供通用接口。因此,操作I/O的能力是由操作系统的提供的,每一种编程语言都会把操作系统提供的低级C接口封装起来供开发者使用,Python也不例外。

  

二、文件读写实现原理与操作步骤


1. 文件读写实现原理

文件读写就是一种常见的IO操作。那么根据上面的描述,可以推断python也应该封装操作系统的底层接口,直接提供了文件读写相关的操作方法。事实上,也确实如此,而且Java、PHP等其他语言也是。

  

那么我们要操作的对象是什么呢?我们又如何获取要操作的对象呢?

  

由于操作I/O的能力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,且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程序直接操作磁盘,所以读写文件时需要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对象(通常被称为文件描述符--file descriptor, 简称fd),这就是我们在程序中要操作的文件对象。

  

通常高级编程语言中会提供一个内置的函数,通过接收"文件路径"以及“文件打开模式”等参数来打开一个文件对象,并返回该文件对象的文件描述符。因此通过这个函数我们就可以获取要操作的文件对象了。这个内置函数在Python中叫open(), 在PHP中叫fopen(),

  

2. 文件读写操作步骤

不同的编程语言读写文件的操作步骤大体都是一样的,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  

1)打开文件,获取文件描述符2)操作文件描述符--读/写3)关闭文件

只是不同的编程语言提供的读写文件的api是不一样的,有些提供的功能比较丰富,有些比较简陋。

  

需要注意的是:文件读写操作完成后,应该及时关闭。一方面,文件对象会占用操作系统的资源;另外一方面,操作系统对同一时间能打开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是有限制的,在Linux操作系统上可以通过ulimit -n 来查看这个显示数量。如果不及时关闭文件,还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。因为我将数据写入文件时,操作系统不会立刻把数据写入磁盘,而是先把数据放到内存缓冲区异步写入磁盘。当调用close方法时,操作系统会保证把没有写入磁盘的数据全部写到磁盘上,否则可能会丢失数据。

  

三、文件打开模式


我们先来看下在Python、PHP和C语言中打开文件的函数定义

  

Python
# Python2open(name[, mode[, buffering]])# Python3open(file, mode='r', buffering=-1, encoding=None, errors=None, newline=None, closefd=True, opener=None)
PHP
resource fopen ( string $filename , string $mode [, bool $use_include_path = false [, resource $context ]] )
C语言
int open(const char * pathname, int flags);

会发现以上3种编程语言内置的打开文件的方法接收的参数中,除了都包含一个“文件路径名称”,还会包含一个mode参数(C语言的open函数中的flags参数作用相似)。这么mode参数定义的是打开文件时的模式,常见的文件打开模式有:只读、只写、可读可写、只追加。不同的编程语言中对文件打开模式的定义有些微小的差别,我们来看下Python中的文件打开模式有哪些。

  文件打开模式描述r以只读模式打开文件,并将文件指针指向文件头;如果文件不存在会报错w以只写模式打开文件,并将文件指针指向文件头;如果文件存在则将其内容清空,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a以只追加可写模式打开文件,并将文件指针指向文件尾部;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r+在r的基础上增加了可写功能w+在w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读功能a+在a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读功能b读写二进制文件(默认是t,表示文本),需要与上面几种模式搭配使用,如ab,wb, ab, ab+(POSIX系统,包括Linux都会忽略该字符)

思考1: r+、w+和a+都可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,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?

  

  • r+会覆盖当前文件指针所在位置的字符,如原来文件内容是"Hello,World",打开文件后写入"hi"则文件内容会变成"hillo, World"

      

  • w+与r+的不同是,w+在打开文件时就会先将文件内容清空,不知道它有什么用

      

  • a+与r+的不同是,a+只能写到文件末尾(无论当前文件指针在哪里)

      

思考2: 为什么要定义这些模式呢?为什么不能像我们用word打开一篇文档一样既可以读,又可以写,还可修改呢?

  

关于这个问题,我查了很多资料,也没找到很权威的说明。在跟同行朋友交流过程中,发现大家主要有两种观点:

  

  • 跟安全有关,有这种观点的大部分是做运维的朋友,他们认为这就像linux上的rwx(读、写、执行)权限。

      

  • 跟操作系统内核管理I/O的机制有关,有这种观点的大部分是做C开发的,特别是与内核相关的开发人员。为了提高读写速度,要写入磁盘的数据会先放进内存缓冲区,之后再回写。由于可能会同时打开很多文件,当要回写数据时,需要遍历以打开的文件判断是否需要回写。他们认为如果打开文件时指定了读写模式,那么需要回写时,只要去查找以“可写模式”打开的文件就可以了。

      

四、Python文件操作步骤示例


我们来读取这样一个文本文件:song.txt,该文件的字符编码为utf-8。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

  可惜谁有没有 爱过不是一场 七情上面的雄辩

  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 难以承受的诺言

  只有等别人兑现

1. 菜鸟实现(只是实现功能):

Python3实现:

  

# 第一步:(以只读模式)打开文件f =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# 第二步:读取文件内容print(f.read())# 第三步:关闭文件f.close()

这里说下Python2的实现

  

# 第一步:(以只读模式)打开文件f = open('song.txt', 'r')# 第二步:读取文件内容print(f.read().decode('utf-8'))# 第三步:关闭文件f.close()

说明:
Python3中已经内置对Unicode的支持,字符串str已经是真正的Unicode字符串。也就是说Python3中的文件读取方法已经自动完成了解码处理,因此无需再手动进行解码,可以直接将读取的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打印;Python2中的字符串str是字节串,读取文件得到的也是字节串,在打印之前应该手动将其解码成Unicode字符串。关于这部分的说明,可以参考之前这篇文章<<再谈Python中的字符串与字符编码>>。

  

2. 中级实现

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,考虑一些可能的意外因素。因为文件读写时都有可能产生IO错误(IOError),一旦出错,后面包括f.close()在内的所有代码都不会执行了。因此我们要保证文件无论如何都能被关闭。那么可以用try...finally来实现,这实际上就是try...except..finally的简化版(我们只用Python3来进行示例演示):

  

f = ''try:

   f =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print(f.read())

   num = 10 / 0finally: print('>>>>>>finally') if f:

   f.close()

输出结果: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

  可惜谁有没有 爱过不是一场 七情上面的雄辩

  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 难以承受的诺言

  只有等别人兑现>>>>>>finally

 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
   File "<stdin>", line 4, in <module>ZeroDivisionError: division by zero

输出结果说明,尽管with代码块中出现了异常,但是”>>>>>>finally“ 信息还是被打印了,说明finally代码块被执行,即文件关闭操作被执行。但是结果中错误信息还是被输出了,因此还是建议用一个完成的try...except...finally语句对异常信息进行捕获和处理。

  

3. 最佳实践

为了避免忘记或者为了避免每次都要手动关闭文件,我们可以使用with语句(一种语法糖,语法糖语句通常是为了简化某些操作而设计的)。with语句会在其代码块执行完毕之后自动关闭文件。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改写上面的程序:

  
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as f: print(f.read())print(f.closed)

输出结果: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可惜谁有没有 爱过不是一场 七情上面的雄辩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 难以承受的诺言只有等别人兑现True

是不是变得简介多了,代码结构也比较清晰了。with之后打印的f.closed属性值为True,说明文件确实被关闭了。

  

思考:
with语句会帮我们自动处理异常信息吗?

  

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提到“上下文管理器” 和 with语句的工作流程。

  

with语句不仅仅可以用于文件操作,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通用的结构,允许使用所谓的上下文管理器(context manager)。上下文管理器是一种支持__enter__()和__exit__()这两个方法的对象。__enter__()方法不带任何参数,它在进入with语句块的时候被调用,该方法的返回值会被赋值给as关键字之后的变量。__exit__()方法带有3个参数:type(异常类型), value(异常信息), trace(异常栈),当with语句的代码块执行完毕或执行过程中因为异常而被终止都会调用__exit__()方法。正常退出时该方法的3个参数都为None,异常退出时该方法的3个参数会被分别赋值。如果__exit__()方法返回值(真值测试结果)为True则表示异常已经被处理,命令执行结果中就不会抛出异常信息了;反之,如果__exit__()方法返回值(真值测试结果)为False,则表示异常没有被处理并且会向外抛出该异常。

  

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,异常信息会不会被处理是由with后的语句返回对象的__exit__()方法决定的。文件可以被用作上下文管理器。它的__enter__方法返回文件对象本身,__exit__方法会关闭文件并返回None。我们看下file类中关于这两个方法的实现:

  

def __enter__(self): # real signature unknown; restored from __doc__

   """ __enter__() -> self. """

   return self

  def __exit__(self, *excinfo): # real signature unknown; restored from __doc__

   """ __exit__(*excinfo) -> None. Closes the file. """

   pass

可见,file类的__exit__()方法的返回值为None,None的真值测试结果为False,因此用于文件读写的with语句代码块中的异常信息还是会被抛出来,需要我们自己去捕获并处理。

  
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as f: print(f.read()) num = 10 / 0

输出结果: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

  可惜谁有没有 爱过不是一场 七情上面的雄辩

  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 难以承受的诺言

  只有等别人兑现

 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File "<stdin>", line 3, in <module>

  ZeroDivisionError: division by zero

注意: 上面所说的__exit__()方法返回值(真值测试结果)为True则表示异常已经被处理,指的是with代码块中出现的异常。它对于with关键字之后的代码中出现的异常是不起作用的,因为还没有进入上下文管理器就已经发生异常了。因此,无论如何,还是建议在必要的时候在with语句外面套上一层try...except来捕获和处理异常。

  

有关“上下文管理器”这个强大且高级的特性的更多信息,请参看Python参考手册中的上下文管理器部分。或者可以在Python库参考中查看上下文管理器和contextlib部分。

  

五、Python文件读取相关方法


我们知道,对文件的读取操作需要将文件中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,而上面所用到的read()方法会一次性把文件中所有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中。这明显是不合理的,当遇到一个几个G的的文件时,必然会耗光机器的内存。这里我们来介绍下Python中读取文件的相关方法:

  方法描述read()一次读取文件所有内容,返回一个strread(size)每次最多读取指定长度的内容,返回一个str;在Python2中size指定的是字节长度,在Python3中size指定的是字符长度readlines()一次读取文件所有内容,按行返回一个listreadline()每次只读取一行内容

此外,还要两个与文件指针位置相关的方法

  方法描述seek(n)将文件指针移动到指定字节的位置tell()获取当前文件指针所在字节位置

下面来看下操作实例

  

1. 读取指定长度的内容

Python2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) as f: print(f.read(12).decode('utf-8'))

输出结果:

  

匆匆那年

结果说明:Python2中read(size)方法的size参数指定的要读取的字节数,而song.txt文件是UTF-8编码的内容,一个汉字占3个字节,因此12个字节刚好是4个汉字。

  

Python3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as f: print(f.read(12))

输出结果: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

结果说明:Python3中read(size)方法的size参数指定的要读取的字符数,这与文件的字符编码无关,就是返回12个字符。

  

2. 读取文件中的一行内容

Python2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as f: print(f.readline())
Python3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) as f: print(f.readline().decode('utf-8'))

输出结果都一样: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

3. 遍历打印一个文件中的每一行

这里我们只以Python3来进行实例操作,Python2仅仅是需要在读取到内容后进行手动解码而已,上面已经有示例。

  

方式一:先一次性读取所有行到内存,然后再遍历打印

with open('song.txt'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as f: for line in f.readlines():

   print(line)

输出结果:

  

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

  可惜谁有没有 爱过不是一场 七情上面的雄辩

  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 难以承受的诺言

  只有等别人兑现

这种方式的缺点与read()方法是一样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由网友发布,不代表盛行IT的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请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